在预备婚礼之前,请先预备婚姻
12件预备婚姻的大事
读者对象:
预备进入婚姻的单身或恋人;
渴望拥有美满婚姻的夫妻;
从事婚姻辅导的个人和机构。
本书特点:
1.全书准确简洁地归纳出12件预备婚姻不可不知的大事,并详细阐释这些矛盾冲突产生的根源及如何防范,提供了极为实用的婚姻技巧;
2.本书作者以近40年成功的婚姻辅导经验,更结合自身在婚姻中摸爬滚打的深刻领悟,用轻松、诙谐的语言与读者真诚分享,令人忍禁不俊;每一章后也提出问题,引导读者深入思考。
内容简介:
在离婚率不断攀高的今天,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婚姻神话早已被打破,甚至出现了恐婚族。
其实,婚姻并不可怕;虽然经营婚姻也并不容易,需要岁月的磨砺,需要不懈的努力;但最能让婚姻赢在起跑点的,却是在婚前就知道一些婚姻的秘诀。
本书作者有近40年成功的婚姻辅导经验,曾写下《爱的五种语言》等多部畅销书。在本书中,他将会告诉你:
l 彼此恋慕并不足以成为幸福婚姻的基础
l 浪漫要分两步走
l 如何用不争执的方式处理分歧
l 如何精打细算用好钱
l 有什么样的个性就有什么样的做事方式
l 去礼拜不意味着有信仰
……
婚姻的赌注是昂贵的,婚前预备的报偿却是丰厚的。
如果你目前是单身或在恋爱,本书可作为你的关系蓝图,帮助你决定是否或何时预备好进入婚姻;如果你已经订婚或新婚不久,本书将帮助你查验自己的感情基础,学到创建成功婚姻所必需的技巧。只是,对于书中精辟的见解和实用的建议,请不要是只是读,而要去亲自经历。因为你经历得越多,就为将来的婚姻美满预备得越好。
作者简介
盖瑞•查普曼博士(Dr.Gary Chapman)是享誉全球的婚恋辅导专家,他的代表作《爱的五种语言》曾长时间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全球热销400多万册。查普曼博士具有丰富的辅导经验和专业的辅导技巧,在美国各地举办婚姻研习会,定期为已婚者做婚姻辅导,他的讲座和书籍改变了无数人的家庭生活。他也是国内已经翻译出版的畅销书《爱的五种语言》及《儿童爱之语》、《单身爱之语》、《心灵之约》、《道歉的五种语言》等书的作者。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但愿婚前我知道
彼此恋慕并不足以成为幸福婚姻的基础
第二章 但愿婚前我知道
浪漫要分两步走
第三章 但愿婚前我知道
“有其母必有其女”和“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第四章 但愿婚前我知道
如何用不争执的方式处理分歧
第五章 但愿婚前我知道
道歉的力量
第六章 但愿婚前我知道
原谅不是靠一时的感觉
第七章 但愿婚前我知道
家里的卫生间不会自己变干净
第八章 但愿婚前我知道
如何精打细算用好钱
第九章 但愿婚前我知道
夫妻双方获得性满足不是自然而然的事
第十章 但愿婚前我知道
婚姻把各自的原生家庭连接在一起
第十一章 但愿婚前我知道
去礼拜不意味着有信仰
第十二章 但愿婚前我知道
有什么样的个性就有什么样的做事方式
试读
第一章 但愿婚前我知道
彼此恋慕并不足以成为幸福婚姻的基础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有超过上百对的恋人接受我为他们做的婚前辅导。我发现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对彼此相爱的认识都很狭隘。在第一轮婚前辅导中,我通常会问那些恋人“你们为什么想要结婚?”无论他们说什么,答案基本上都很“标准”:“因为我们彼此相爱!”此时我会再问他们一个问题,他们往往难以回答:“你说这话意味着什么?”沉默一会儿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会谈到自己对心仪的另一方有多么深的情感,两人在一起的感觉是多么特别等等,之后两人往往会不知所措地面面相觑,语焉不详地说上一句:“嗯……就是这样,您知道的。”以我的经历,我现在确实知道彼此相爱真正意味着什么,但他们是否明白自己在说什么,我表示怀疑。我担心他们现在所认识到的“相爱”,与我和凯若琳当初结婚时体会到的那种“相爱”别无二样。要知道,那样的相爱是无法成为幸福婚姻的基础的。
前些日子,有一位年轻人想请我在他的婚礼上祝福。我询问他什么时候结婚,原来距离婚礼只有短短一周了。我向他们解释说,通常我会请那些想结婚的年轻人接受6到8次的婚前辅导。听到我这样说,他给出了非常标准的回答:“是这样,我可以非常坦诚地告诉你,我们真的非常相爱,我不认为我们的未来会有什么大问题,婚前辅导的必要性不大。”听他这样说,一开始我觉得好笑,但不久我就为他们深深难过,我知道他们很快就会成为所谓“相爱”的牺牲品。
“坠入爱情”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这让我想起在丛林中捕杀猎物的镜头:在猎物饮水的必经之路上挖一个大坑,在坑口用树枝、树叶伪装。当猎物走在路上,一心一意想去解渴时,忽然之间就落入网罗。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相爱”。我们按照正常的生活轨迹前行,突然之间,我们在某个地方看到了她(他)。噢,我们就这么“相爱”了,并对此无力抗拒,似乎自己注定要和那个人结婚,而且最好越快越好。我们随后向好朋友征求意见,但因为他们差不多也是按相同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的感情,于是就告诉你,如果你们确定彼此是相爱的,就可以谈婚论嫁了。
在这种情况下,恋人们常常忽略双方在社交、信仰、思想等方面很可能有极大差异,双方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取向极有可能完全相反。但只要两情相悦,这一切问题似乎就可以解决。很多人生的悲剧从此开始。婚后不到一年, 他们就来找婚姻辅导专家说:“我们不能再爱对方了。”其实,两人已经做好了分手的准备,共同的潜台词是:既然当初的“相爱”不再,没有人会期望我们再这样生活下去。
当“触电”时
上面所谈到的那种感情经历,我称其为“触电”。对那个我们心仪的异性,我们心里面会有一阵阵触电般的悸动。不久我们就发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想她(他),实在为情痴迷,在我们眼中,她(他)已经成为所认识的人当中最完美的,如果有可能,我们希望每时每刻都与那个人在一起,一起幸福地共度此生。
请不要误会我,我并没有否定触电的感觉,它很真实,而且也非常重要,我非常乐意看到这种感觉在相爱的人中间持续下去,但它无法构成幸福婚姻的基础。我并不是说,带着触电的感觉进入婚姻是危险的。那些见面时的激情、彼此相悦的默契、身体接触时的心动,就像圣代冰激凌上的红樱桃,让圣代冰激凌更加美味诱人。但就像圣代冰激凌不全是樱桃做的一样,婚姻中除了触电的感觉,还有很多其他因素。这是需要考虑的重点,本书之后会向读者逐一展开。